最近两天HVV又开始招人了嘛,突然想起之前跟我们主任聊天的内容。
当时我说HVV也就那样,她说不是,是因为你去上了,所以觉得没啥,但实际上还是很难很有吸引力的。当时我不置可否,后来发现,这就是典型的一个祛魅过程。
在圈子里参加了这么多饭局,认识了不少大佬,可关系不错的始终就那几个,原因就在于想到的是,这是某某厂商高层,我这个阶层原本及触不到的人物,或者是这是某某部某某委的甲方大爹,我得尊敬。当然尊敬是没错的,可是如果因此畏畏缩缩,那就不太合适,这也需要对大哥们进行祛魅。
韭菜被割源于学员对讲师的“魅”,而又因为登门槛效应往往一步错步步错。
之前我们这有个比较内向的小兄弟,被比自己小的小姑娘不能说是玩弄吧,只能算是戏耍了,原因也在于没有对妹子进行祛魅,我给他的建议就是多去捏脚,实在不行约一个(
再模拟个更贴切的场景,初入职场的小白,被细心前辈引领,没事约个饭,好朋友就成了,前辈再帅点,哦老师,这个剧情我看过。
或者说刚进入大学的学生,基本都魅老师,魅学长学姐,某某老师好认真呀,某某学长/学姐好厉害呀,这时候老师或者学长学姐再过来装个逼,再怀着点坏心思,包括但不限于拉你去做牛马、谈恋爱、当小弟等等等等,不得不说片子对为人处世还是挺有引导性的(反面引导)
这个祛魅的过程,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标志。当你从一个普通的旁观者,慢慢地变成了能对某些事情做出判断、能与“大佬们”平起平坐的人,你会发现许多原本令人畏惧的事物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。就像你提到的职场的小白,他们一开始可能会对前辈的每一个动作、每一句话都怀有敬畏,生怕犯错。但随着自己经验的积累,眼界的开阔,逐渐会发现“前辈”也不过是一个个普通人,做事也有他们的困境和局限。
这种祛魅,并不是让你变得冷酷无情或者失去尊重,而是让你不再被表面的光环迷惑,能够更加理性、更加客观地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位置。而一旦你不再畏惧这些人或事物,反而能够真正地与他们建立起平等、健康的关系。
这种现象可以说是“成长”的一部分。从最初的羡慕到后来的认同,再到最后的理解,最终你会发现,最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看待你,而是你如何看待自己。你可以尊敬别人,但不至于为此自卑;你可以感叹别人优秀,但不会让自己觉得不足。
就像那个小兄弟一样,尊重妹子是没错的,但如果没有自我判断和底气,自己就可能成为被“戏耍”的一方。职场、社交、甚至生活中的每一段关系,都是你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。别怕打破偶像的光环,也别担心自己会因此失去对他人的敬意,只要保持一份理智和清醒,你就能在这场祛魅的过程中,找到自己的立场和位置。
其实,祛魅的背后,也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提升。通过这种过程,很多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,其实会变得触手可及,重要的并非看你和谁在一起,而是你如何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理解、去选择。
这些场景,本质上都是社会丛林中的认知博弈。祛魅从来不是简单的心理调节,而是对生存法则的深刻理解。
在网络安全行业峰会现场,菜鸟工程师面对技术大牛时的眼神发亮,与夜场新人面对营销总监时的忐忑如出一辙。这种魅惑本质上是价值评估体系的错位:
将平台价值错认为个人价值(某委领导的价值90%来自胸前的工牌)
把局部优势当作全面碾压(会写代码的讲师可能在情感管理方面弱于初中生)
用即时状态替代发展可能(今天的大佬十年前可能比你还窘迫)
祛魅实操的三重境界
第一重:物理祛魅
在技术沙龙主动找CTO讨论漏洞原理而非要签名
把甲方领导的微信备注改成”王处(XX系统负责人)”
刻意制造非正式场景(电梯偶遇时讨论昨晚的球赛)
第二重:认知祛魅
某安全公司新人发现,被吹捧的”APT攻击专家”在内部培训时连基本的流量分析都做不利索。这种祛魅需要建立:
技术坐标系(用CVE编号而非Title衡量水平)
利益透视镜(看懂厂商大佬笑容背后的KPI焦虑)
时间折叠术(想象对方退休后的真实状态)
第三重:反向赋能
某乙方销售在项目汇报时,用区块链技术类比解释等保整改方案,让故作高深的处长主动求教。当你能用专业语言重构沟通场域,祛魅就升维为赋能。
当代祛魅的黑暗法则
魅惑守恒定律:被祛除的魅惑不会消失,只会转移到新的载体
祛魅成本曲线:对基层祛魅需要勇气,对高层祛魅需要筹码
魅态反作用力:彻底祛魅者往往成为新魅惑源(参考某些转型成功的白帽子)
在HW行动指挥部,真正的大佬永远坐在第二排。他们懂得真正的安全不在于防御系统,而在于破除对”绝对安全”的魅惑。当你不再仰望任何光环,攻防演练才真正开始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「hongzh0」原创,博客内容受知识共享协议(CC BY-NC-SA)保护,允许在署名的前提下进行非商业性使用,并以相同方式共享。本文永久链接地址:http://hongzh0.wiki/2025/02/13/qumei/